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于印发《共青团湖北省委关于提高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提升对推进省域治理 现代化贡献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鄂青发 [2020] 2号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15日   字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团委,各大型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团委,省直机关团工委、省企业团工委、省金融团工委、省司法厅团委:

  《共青团湖北省委关于提高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提升对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贡献度的实施意见》已经团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共青团湖北省委关于提高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提升对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贡献度的实施意见

 

共青团湖北省委

2020年7月15日

 

附件:

共青团湖北省委关于提高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提升对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贡献度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团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团省委就提高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提升对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贡献度进行研究部署,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把握提高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强调包括共青团在内的群团组织要“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等提出明确要求。团的“三力”是共青团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政策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共青团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竞争力。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对共青团助力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赋予更大机遇。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提高团的“三力”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主责主业、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对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贡献度。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贯彻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新征程贡献青春力量。

  2.总体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共青团改革、服务青年健康成长的各方面各环节。坚持人民至上、青年为本,紧紧依靠青年、牢牢植根青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大力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发挥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完善健全共青团各项制度机制。

  3.工作目标。力争到2025年,团的基层薄弱状况得到明显扭转;团员青年对党团组织的向心力、归属感得到全面增强;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团的“三力”明显提高,系统形成以引领力为牵引、以组织力为支撑、以服务力为推动,全面协同发力、整体提升团的核心竞争力的生动局面,全省共青团对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贡献度显著提升。

  二、提高团的引领力,高质量发挥团结凝聚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作用

  1.严格落实“两个维护”制度。推进政治建团,在青年政治教育、政治动员、政治录用等方面履职尽责,推动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落实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明确第一责任、主体责任、领导责任、直接责任,健全防范化解风险机制,旗帜鲜明捍卫党的领导、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完善共青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机制。坚持和完善县级以上团的领导班子会议“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制度,健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机制。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机制,推动落实青年大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完善省、市、县三级“青年讲师团”体系。建立对全省各级团的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学习常态化督促指导机制。完善“团干部上讲台”制度,重点推动团的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人人上讲台。

  3.拓展青少年常态化教育引导机制。着力构建党、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加强世情国情省情教育,开展抗疫成就和制度优势宣讲,讲好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建立青少年思想动态调研分析机制。构建和完善高校“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深化典型引路育人机制,持续推进“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等评选活动。

  4.打造全媒体传播新格局。布广织密全省共青团新媒体传播渠道,建立可预期、可描述、可度量的工作考核机制。构建以网络评论员为骨干、网络宣传员为重点,网络文明志愿者为基础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体系,完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推进宣传思想产品化战略,建立完善与社会各圈层的产品共创共享机制。大力实施“青媒小厨”建设工程,构建覆盖全省团属平台、辐射全网各领域的产品聚合、分发机制。探索建设全省青少年新媒体协会或联盟,广泛吸纳互联网人才共同开展舆论引导和公益、培训、文化交流等工作。构建与主流融媒体合作机制。

  5.完善青年政治骨干培养机制。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制定出台“青马工程”实施规范,着力构建面向大学生骨干的省、校、院三级梯次培养格局。加强少先队辅导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建设,加强管理、培养、考核和激励。持续完善青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机制,实施“青社工程”,构建“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经常性教育活动+自学”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荐优秀骨干加入各级青联和共青团挂、兼职干部队伍。

  三、提高团的组织力,高质量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1.健全覆盖基层、扎根青年的共青团组织体系。融入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选优配强班子、激活共建委员会为重点,健全街道(乡镇)和社区(农村)团的组织体系。分领域探索灵活多样的团组织设置模式,通过党建带动、行业推动、区域联动、典型促动、服务驱动等有效路径,不断推动团组织建设向街区、楼宇、网格、物业、网上等延伸。按照“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重点填补“两新”组织的团建空白点,推动新兴青年群体的组织覆盖。强化“全团抓学校”机制,重点加强农村中学、中职技工学校、民办学校及幼儿园的团组织建设。

  2.建立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机制。完善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型组织建设机制,依托“智慧团建”系统,摸清团员、团干部、团组织底数,加强和改进团组织关系转接,做好“学社衔接”。落实团员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开展“三会两制一课”,激活团支部教育功能。完善资源统筹供给机制,创新“团建优品汇”资源直达基层的方式,推动基层团组织承接团内重点工作项目。持续推动共青团改革,做好全国、省本级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团学改革,完善团教协作机制,全面提升民办学校团建工作。

  3.完善团员先进性提升机制。健全团员发展质量提高机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县域统筹,将团青比控制在合理区间。健全“团队衔接”和团前教育机制,大力推动全日制中学团校建设。完善团员政治教育机制,深入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活动。健全实践体验机制,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向社区团组织报到,不断丰富仪式教育、志愿服务、主题团日等实践育人载体。落实“推优”入党机制,前置“推优”程序,明确推优标准,规范推优流程。

  4.巩固扩大党领导下的共青团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深化青联改革,完善团体会员制,做好健全地方青联组织社团基础试点工作。继续推动“伙伴计划”,增强县级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职能,规范推进县级团属社会组织建设,完善政治培训、骨干培养、典型选树、项目支持等机制。深化学联学生会改革,完善校、院、班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实现职能聚焦、机构精简、力量下沉、运行有效。完善学生社团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

  四、提高团的服务力,高质量发挥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1.构建助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体系。以助力疫后重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等为重点,打造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体系。以成立创业就业联盟、志愿公益联盟、兴趣爱好协会、行业协会等为重点,建立共青团主导的青年社会组织,为基层社会治理凝聚各类人才。以解决青年创业就业、婚恋交友、子女教育、老人赡养、权益维护为重点,建立多角度、全方位、多维度的青年服务体系。以参与社区治理为重点,巩固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成果,健全常态化志愿服务体系,打造常态化志愿服务平台。以街道、社区团的基层组织为依托,发挥基层团组织、团干部在志愿服务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建设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青年志愿者队伍。推进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计划”,实施一批立足社区基层、服务社会民生的志愿服务项目。

  2.建立健全助力疫后重振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以“战疫”为教材教育引导青年当好疫后重振的突击队。持续深化共青团改革,狠抓基层基础建设,更好动员青年投身疫后重振主战场。完善青年就业服务体系,实施青年就业翼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染疫青年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支持。建立湖北名优产品宣传推广的网络渠道。健全青少年心理服务机制,实施疫后青少年心理疏导计划,为受疫情直接影响的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建立受疫情直接影响青少年长期关爱帮扶机制,实施希望护航关爱项目,做好抗疫牺牲人员、染疫亡故人员未成年子女的长期关爱帮扶。

  3.完善促进青少年发展的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坚持和完善《湖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共青团参与青少年有关法律法规建设的机制,推动党和政府关心青少年成长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法律法规。配合各级人大开展对青少年发展与权益维护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实施监督工作。畅通“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协商渠道,积极推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青少年议案、建议、提案的落实。建立青少年权益状况舆情监测体系和舆论引导机制。

  4.健全青少年服务供给机制。建立常态化青少年需求研究制度,梳理青少年需求,设计服务项目,推动形成社会功能。建立青少年服务项目实施评估和调整机制,动态编制青少年服务项目目录,构建青少年服务项目体系。建立以“青年之家”建设为基础,以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学校、街道社区、新兴领域阵地建设为横轴,以新媒体平台、12355青少年服务台等网络阵地建设为纵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青少年服务阵地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多渠道整合资源机制,发挥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青年创业基金会平台作用,拓展“希望工程”品牌,鼓励青年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引导市场、社会资源参与青少年服务项目和阵地建设。

  五、创新“三力”协同机制,激发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活力

  1.建立健全“三力”全过程全方位协同机制。把“三力”协同落实到团的各项工作的规划、部署、检查、考核、评估等全过程,融入到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化改革攻坚、加强基层建设、服务中心大局、服务青年发展等各方面。

  2.建立健全组织力、服务力向引领力转化工作机制。在组织动员青年投身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引领青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协调解决青年现实问题过程中有效化解青年思想问题,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3.建立以青年为导向的综合绩效评估机制。建立以团员青年评价为主要指标,依托网络新媒体、第三方测评等手段,对市州级团委“三力”协同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以县域为单位,运用党政考核、团内考核、青年评议等综合评价方式,重点考核“三力”协同情况。

  六、加大“三力”保障力度,提升共青团参与基层治理效能

  1.完善党建带团建落实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落实好党委每年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和专题研究青少年工作会议制度,将共青团工作列入地方党委党建工作责任制检查和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范围。推动落实县级及以下共青团主要负责人列席同级党组织有关会议的规定。坚持和完善团干部协管机制,定期同党组织沟通有关情况。坚持和完善团内请示报告制度。推动各级党组织加强对青联、学联、少先队的领导。认真履行全团带队职责,深入推进少先队改革,切实推动少先队三个制度性文件在基层落地。

  2.强化基层团的工作保障机制。保证县级团委基本工作力量,在人员编制范围内足额到位,试点探索县级团委从基层一线优秀人才中选拔专职干部。选优配强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建立“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基层工作队伍。推动全省各地将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支持范围。推动市、县按标准落实共青团工作专项经费并建立健全合理增长机制。推动各级团的机关工作经费、服务内容、项目载体等资源向基层下沉。

  3.落实全面从严治团制度。严把政治关,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团章要求和团内有关制度规定。从严管好团的组织,建立健全重点工作督导检查、约谈通报制度。严格落实团干部选配和管理的各项制度,狠抓团干部作风建设,从严抓好“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团员发展规定,从严加强团员教育管理,切实发挥团员模范带头作用。